老牌龍頭車企換帥
作者 | 王小娟
編輯 | 柴旭晨
歲末年初,不少車企進行著新一輪的人事更替。
2月4日,發布公告稱,曾慶洪到齡退休已辭去公司董事長、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、委員職務;原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接任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。
廣汽當前正處於轉型的關鍵,此番換帥也是廣汽持續謀劃改革的舉措之一。
曾慶洪是一位老廣汽人,其參加工作之後先是在廣州汽車修理廠工作,後乘著汽車合資的浪潮,其於1999年出任廣汽本田黨委書記和執行副總經理,此後便一直在廣汽內部擔任重要職務。從2016年開始出任廣汽集團董事長兼任黨委書記。
曾慶洪見證了廣汽最輝煌的年代。1999年,廣汽本田合資公司成立;2004年,廣汽豐田合資公司成立。這兩大合資公司一度貢獻著廣汽絕大部分的銷量,也是利潤奶牛。
在合資品牌為廣汽帶來巨大銷量和豐厚利潤的同時,在曾慶洪的主導下,廣汽也開始發展自己的技術與品牌。2006年,廣汽正式成立廣汽研究院。2007年,廣汽集團開始推進自主品牌項目建設,並於2008年成立廣汽乘用車。
彼時,市場換技術的路子到了結果的時刻,從合資品牌中積累的資金、技術、人才等資源逐漸被輸入到自主品牌中。2010年,廣汽傳祺正式成立;幾年之後,又在新能源的浪潮中,廣汽埃安應運而生,並一度成為估值過千億的明星新勢力。
然而,這兩年的廣汽,日子已經不似從前般滋潤。在合資傾頹的大背景之下,廣汽的銷量和利潤都在走向下滑。
2024年,廣汽集團整體銷量為200.31萬輛,同比下滑了20%。其中,廣豐就和廣本銷量分別同比下滑22.32%和26.52%。在現金奶牛貢獻不足和投入巨大的雙重壓力之下,廣汽的業績也遭受重創。
2024年廣汽的整體財務情形難言樂觀,預計歸母淨利潤為8-12億元,與上年同期相比將下滑72.91%到81.94%;扣非淨利潤為-33億元到-47億元。
在此情形之下,新的接棒者也是壓力巨大。
馮興亞同樣是一位在廣汽有20年工齡的老廣汽人。他從2004年開始就在廣汽任職,曆任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銷售部副部長、副總經理、執行副總經理、董事,後進入集團擔任副總經理等職務。
2016年,其開始擔任廣汽集團總經理,和時任董事長曾慶洪搭檔;時至今日,兩人一起搭班了9年。除了集團層麵的職務,馮興亞兼任廣汽傳祺、埃安董事長、廣汽國際董事長。
而自主品牌向上,出海邁出新台階,正是廣汽圖謀轉型變革的重要抓手。
在去年的廣州車展上,廣汽主場作戰,宣布啟動三年“番禺行動”,總部搬遷至廣州番禺汽車城,管理模式從戰略管控轉變為經營管控,直接下沉至一線,希望通過品牌引領、產品為王、科技領先、國際市場拓展四大改革舉措,再造一個充滿幹勁的“新廣汽”。
這個變革,是為了在一線聽到炮火聲,加快自身的變革。
而這一場變革的重心,在於提升自主品牌銷量。廣汽為未來三年定下了新目標: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占集團總銷量的60%以上,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目標。
廣汽計劃,在未來三年,旗下的三大自主品牌將推出22款新車,其中2025年上市7款,覆蓋純電、增程、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動力形式。
除了押注自主品牌的全麵崛起,廣汽在今年還積極押寶海外市場,攫取新增量。
在10月巴黎車展上,廣汽全球戰略車型AION V第二代發布;廣汽還決定在歐洲建立技術中心,構建本地生態、並在歐洲建設工廠,要在2028年實現全歐洲市場覆蓋。
番禺行動的成果也正在慢慢落地。1月份,埃安的新車埃安UT正式開始預售,馮興亞稱:“埃安UT是廣汽集團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的第一個成果,也可以說是‘番禺行動’第一車。”
廣汽除了自己努力之外,也和行業不少友商一樣,選擇抱團取暖。去年11月底,廣汽集團與華為簽署了深化合作協議,將在傳祺、埃安和昊鉑之外,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。
而雙方將在新品牌的產品開發、營銷及生態服務等領域進行合作。這一合作,也是廣汽押注智能化的下半場的重要舉措。並且,對於廣汽而言,其一直寄予厚望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昊鉑一直難有起色,而此番合作打造高端品牌,正好彌補了廣汽在高端化方麵的不足。
不過,廣汽方麵表示這一合作並非此前“問界、智界、尊界、享界”四界的鴻蒙智行模式,而是探索全新的合作方式。
雖然行業不乏有車企在與華為合作之後成功翻身,但是對於廣汽這樣的地方龍頭車企而言,自主品牌能否崛起才是對於廣汽最大的考驗。在馮興亞的帶領之下,廣汽又將駛向怎樣的未來,依舊值得期待。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,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、財務狀況或需要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、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。據此投資,責任自負。